慈善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慈善聚焦

宫蒲光:努力促进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22 浏览量: 来源:

努力促进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在第十届中国慈善年会上的主旨发言

□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宫蒲光

(2024年1月18日)
 

各位嘉宾,同志们:

  首先,我谨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对第十届中国慈善年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圆满成功!

  前不久,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这是继2016年慈善法颁布施行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法治建设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慈善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将慈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新成果转化为加强慈善事业顶层制度设计、推进慈善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此次修改慈善法,是在法律施行仅六年后,就启动修法程序,并在两年之内完成修法,这在共和国法制建设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这次慈善年会将主题确定为“凝心聚力,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重要论述,也是全面宣传贯彻新修改的慈善法的具体举措,对更好地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条件,全面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和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创造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进一步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确理解和把握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是落实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就努力促进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中国慈善事业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在对传统慈善的扬弃和与现代慈善的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新时代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的发展。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慈善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经写入新的慈善法总则,成为新时代发展慈善事业总的指导原则。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践行党的为民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最高价值取向。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慈善事业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三是及时响应党的号召。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奋力投身党的事业、当好党的助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强化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四是与现代慈善体系融会贯通。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坚持扬弃,对传统慈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要坚持融合,注重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慈善成功经验,推动新时代慈善工作创新发展。

  第二,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善,努力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健全的慈善监管体系和良好的慈善事业发展社会环境。一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慈善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倡导人人慈善、大众慈善的新风尚。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慈善法治体系。此次新修改的慈善法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主渠道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扶持发展慈善事业、规范管理慈善工作的主体责任;增设了应急慈善专章,对重大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慈善行为作出相应规范;提高了社区慈善的地位,加大了促进力度;完善了有关募捐成本以及合作开展公开募捐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慈善信托的规制与支持;对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慈善组织监管、严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规范;明确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需经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并授权民政部会同网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借新的慈善法出台的强劲东风,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按照新的法律要求,加快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制度规定,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慈善之路的法治之基。三是进一步优化慈善监管体系。按照新的慈善法有关规定,在尊重慈善事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改进对慈善行业的监管理念和方式,鼓励社会公众和各类媒体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协调的阳光慈善监管体系,引导支持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四是进一步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社会环境。通过加大税收优惠、完善慈善表彰体系、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强化对慈善捐赠者、慈善从业者的政策支持和精神鼓励,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慈善事业倾斜,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阳光法治、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第三,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慈善现代化。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已从传统慈善走向现代慈善,从个人行为走向专业化的社会事业,从少数精英慈善走向大众慈善,从线下慈善走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慈善,从狭义济困慈善走向关注整个社会进步的广义慈善,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慈善现代化。一是推进慈善力量专业化。慈善组织和从业人员在慈善项目设计、线上线下募捐、慈善项目管理、慈善活动推广等方面应具备更加专业知识和技能,慈善人才队伍建设也应走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二是推进慈善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渠道,推动指尖慈善、网络慈善发展,不断提高慈善募捐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创新慈善活动组织形式,激发更多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三是推进慈善活动的多元化。积极鼓励发展慈善信托,探索慈善信托在设立、培育、管理、扶持等方面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为慈善活动提供内生动能和可持续的多方支持。落实新的慈善法要求,注重发展应急慈善,建立应急状态下慈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和慈善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常态化保障机制。支持发展社区慈善,积极促进“五社联动”,推动社区慈善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开展。

  第四,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慈善治理格局,打造良好的慈善行业发展生态。慈善治理属于社会治理的新兴领域,进一步加强慈善行业统筹协调,构筑健康有序、多元合作的慈善行业生态和治理格局,对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进一步健全慈善工作领导体制。认真落实慈善法要求,在党委领导下,各级政府建立慈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慈善事业发展和规范管理工作,促进慈善事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慈善行业协调机制。鼓励发展枢纽型慈善组织,充分发挥慈善行业组织和枢纽组织的统筹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资助型、服务型等各层次、各类型慈善组织全面发展,形成层次清晰、分布合理、特色鲜明、分工明确的慈善组织良性生态格局,提升慈善行业自律能力和自治水平。三是进一步提高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水平。各级各类慈善组织应以提高业务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慈善组织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监督程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组织“透明、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强慈善人才队伍建设。探索高等院校与行业组织、大型慈善组织、科研机构等合作培养慈善专业人才,完善慈善从业人员的职业评价体系,拓宽职业晋升通道和发展空间,提升慈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同志们,今年是新的慈善法颁布施行的开局之年。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一定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担负起助力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


0374-7719889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地址: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梅里路北段与海棠路交叉口东200米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鄢陵县慈善总会 豫ICP备2021013105号-1 豫公网安备 41102402000306号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锐之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374-771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