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善人善事

当前位置: 首页 慈善文化 善人善事

最美妈妈——冯俊霞

发布时间:2025-03-07 浏览量: 来源:

2017年7月,冯俊霞家庭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最美家庭”后,她这位农村留守娃的“最美妈妈”更是远近闻名了。

冯俊霞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就在父母的教育培养下,养成了尊老爱幼、乐善好施的思想品德。长大后,她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开始在三尺讲台上授业解惑。踌躇满志的她本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因校舍年久失修,濒临倒闭,身为校长的她,面对自己心爱的学生将被分流到附近村庄的小学,面对当地村委会经济拮据,无力修缮的局面,面对四处奔波、哀求、寻觅修缮款无果的困境。她深感自己渺小,深感自己无能为力,愧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此时此刻她忽然想起父亲的话语:“霞啊,你要时刻记住人生两个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是啊,自己孝敬公婆父母,行孝是做到了,可行善呢?自己也经常帮助乡里乡亲,唯独学校的孩子们没娘似的四处流浪。办学,必须办学!办学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她和丈夫张清芳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借贷筹款。2000年9月,张桥乡河岗留守儿童小学终于站起来了!

学校建成后,她深知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乡村振兴,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然而,对占全校学生总数80%的留守儿童,管理谈何容易!白天倒好,晚上难办。她经常查看寝室,夜不能寐。

一天晚上,二年级学生潘龙龙突发疾病,高烧不退。冯俊霞来不及告诉他远在广州打工的父母,便和丈夫一起开车赶往县城医院。昌河汽车在飞驰,她仍不断督促:“快点,再快点!”油门加大了,昌河汽车如离弦之箭向前狂奔起来。望着丈夫熟练地开车动作,她内心思绪万千:丈夫为了支持自己办好这所留守学校,毅然辞去了农业银行的铁饭碗,真是难为他了。还好,由于及时到医院就诊,小龙龙急性肺炎得到医治。黎明时分,夫妻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学校,刚打开家门,一股煤气扑面而来,女儿、儿子和侄女中了煤气毒,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二人大惊失色,急忙打开门窗。半个小时后,小女儿慢慢睁开双眼,躺在妈妈怀中,哇地哭了起来。“别哭,乖,妈妈回来了!”女儿见妈妈泪流满面,便止住哭泣:“妈妈,您经常这样,是不是不要我们啦!”“要,要,咋不要啊,乖!”她怜悯地抚摸着小女儿的头,心里五味杂陈。是啊,自己为了留守儿童,没时间照顾几个孩子,难怪女儿会这样说。她眼圈湿润了。“妈妈,你咋哭了?”刚苏醒的儿子问。“没有,刚才是被风吹的!”她克制住自己的感情说,“乖,都是妈妈不好!”安顿好三个孩子,她长长出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眼皮打架,瞌睡虫占据了大脑。不行,天亮了,留守儿童们还等着呢。她简单梳洗梳洗,毅然决然向外走去。此时,她的几根白发在白炽灯照耀下若隐若现。

晚上的疲惫丝毫没影响她仍用“真心,真情、真爱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贾博文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被冯妈妈从县救助站接回时,面黄肌瘦,萎靡不振,寡言少语。她对小家伙衣食住行,吃穿日用,学习品行等方面精心呵护。小博文倒也乖巧,顺从听话。怎奈餐桌上的美食、果品令他食欲大振,有几次都吃坏了肚子,深更半夜向厕所跑。同学们背地里议论他是“下作狂”。冯俊霞知道后,首先教育小博文如何正确饮食,然后在全校开展了“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同时她又正确引导小博文如何追求上进,要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就这样,她用真情换来孩子的真心。小博文也主动愿意敞开心扉与她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小博文已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半大小伙子,学习也在班里稳中求进。大家无不称赞他是“冯妈妈的好孩子”。

司尚武,这个父亲希望以后成为一名军人的孩子,聪明伶俐,学习刻苦。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车祸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改嫁他乡。他和奶奶相依为命,艰苦度日。冯妈妈得知后,把他视为亲生,供养他吃、穿、住、学。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军校,圆了他父亲生前的愿望。那天上午冯俊霞夫妇到车站送行。临别时,尚武双膝扑通跪地,泪流不止。冯俊霞急忙上前搀扶。“妈妈,您就是我的亲妈!谢谢您十多年的养育之恩。”“孩子,快起来!”“不,妈妈!等我把话说完。妈妈,这些年,您为了我们这些孤儿、留守儿童,呕心沥血。我们健康成长了,而您却精疲力竭了。妈妈,您放心,我绝对不辜负您的期望,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孩子,不要这样,快起来!”此时的尚武泣不成声,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在场围观的家长、新兵们无不为之动容。列车缓缓启动,越来越快,越来越远,她望着远去的列车,微风吹过,她那两鬓白发格外醒目,仿佛向世人倾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饱受礼仪熏陶的冯俊霞深深知道这个道理。

2008年汶川大地震噩耗传来,一间间倒塌的教室,一个个失去父母瑟缩发抖的孩子,一位位废墟下少气无力挣扎的老人等悲惨场景,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咋办?她寝食难安。丈夫张青芳深知其义。“霞,要不,寝室楼先不扩建,咱把贷来的款捐给灾区?”听到丈夫关切的话语,她凝望着丈夫憔悴的面容,老了,老了。为了办好留守儿童学校,丈夫整日操劳,积劳成疾,血压、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居高不下。可他仍拖着病体忙里忙外,尤其是自己遇到困难,无计可施时,他总能化险为夷,帮自己渡过难关。她想到这,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面对丈夫乞求的目光,微微一笑:“太难为你了!”默契达成,夫妻便把东挪西借,准备扩建寝室楼的两万块钱当做一家三口的特殊党费,悉数捐赠灾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2021年夏,一场百年不遇的罕见的特大洪水肆虐着豫中大地,处于大浪沟东岸的扶沟县一片汪洋,大量居民临时迁到鄢陵。冯俊霞闻讯后,立刻腾出教室,安置难民。为方便难民孩子们的生活,她亲自安排厨师做孩子们可口、好吃的饭菜。学习上,对每个难民子弟她更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以至于这些孩子灾后返回时都热泪盈眶,恋恋不舍,齐声高喊:“冯妈妈,谢谢您!”“冯妈妈,谢谢您!”当晚夜深人静,回想起这令人感动的一幕,又看到墙壁上“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河南省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及其他各种奖状、荣誉证书时,她会心一笑,喃喃自语道: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位母亲。留守儿童是我内心丝丝缕缕的牵挂。我用爱点燃一盏心灯,在教育、慈善事业中尽最大能量,多献一份爱,多发一份光。我做到了,我做到了!最后她忽然高声说:“谢谢党和政府,谢谢各级慈善总会和社会爱心人士!”

早晨,这位满头银发的最美妈妈,伫立校园,迎着朝阳,沐浴晨风,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0374-7719889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地址: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梅里路北段与海棠路交叉口东200米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鄢陵县慈善总会 豫ICP备2021013105号-1 豫公网安备 41102402000306号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锐之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374-7719889